本篇文章1116字,读完约3分钟

商业银行对存款的“渴望”是无止境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货币基金、婴儿理财、网络金融等产品的兴起和不断创新,银行存款转移现象越来越严重。居民储蓄增长率从2010年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这无疑意味着银行面临越来越多的储蓄困难。

对于银行员工来说,存款绩效一直是其薪酬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一些银行职员笑着说:“银行里只有一个人,全家人都去打仗。”每个月末和季末,各大银行都要进行最激烈的储备战。为了完成提取存款的绩效考核指标,银行员工争相“抢时间”和“抢业绩”,造成了银行非法高利率和恶意竞争等诸多金融混乱。业内人士表示,从整个行业来看,一家银行的存款是另一家银行减少的存款,整个行业的存贷比不会发生变化,这在本质上是由存款创造方式决定的。

对拉存款“冲时点”说再见

根据财务数据统计,存款“抢时间”行为容易造成财务数据失真。存款总额不准确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对货币政策的准确把握。上述行为也容易导致金融监管失败,形成银行内外资本利益串谋的链条,严重影响银行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把握。在高利率的背后,意味着贷款利率的提高,这使得“融资难”和“融资贵”的现象更加严重,蚕食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对拉存款“冲时点”说再见

长期存在的拉存款“高峰期”行为必然会影响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为督促商业银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遏制非法吸收存款和虚假增加存款,银监会和央行近日发布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差管理的通知》。

存款偏差作为衡量银行存款波动的一个指标,对银行和监管者都非常重要。通知调整了存款偏差的量化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将监管指标值从3%调整到4%,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实行差异化管理,加强监管措施的执行力度。

事实上,考虑到商业银行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流动性评估指标,放宽指标门槛将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实现存款偏离标准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据机构估计,存款偏离指数从3%放宽到4%后,银行月存款将增加约1.5万亿元,空存款的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优化银行的流动性指数。

在放宽偏离指数的同时,通知也对银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专家指出,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完善薪酬管理体系,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存款基础工作,加强存款日均贡献率评估,从根本上遏制存款“抢时间”行为。同时,《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不得设立定期存款规模的评价指标,不得设立要求对存款进行市场份额、排名或同业比较的评价指标,分行不得提高评价标准及相关指标。

对拉存款“冲时点”说再见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存款偏离指数有所放松,但银行监管却丝毫没有放松。从实践角度看,完善存款偏差管理是规范银行吸收存款行为、督促银行加强合规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对“混沌控制”的补充,也是适应银行业务模式和金融市场变化的适时修正,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务行为,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标题:对拉存款“冲时点”说再见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6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