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30字,读完约13分钟

两天前,一篇题为《有多少中产阶级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章非常受欢迎,文章冷静地揭示了一个事实: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也存在于普通中产阶级之中。

作者:傅毅夫,苏宁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两天前,一篇题为《有多少中产阶级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章很受欢迎。这篇文章冷静地揭示了一个事实: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对普通中产阶级来说也是存在的。这句话确实在许多人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事实上,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不熟悉“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术语。近年来,学术界和企业界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阿根廷、巴西、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的案例也是如此。,深陷泥潭而难以自拔,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与国家层面的“中等收入陷阱”相比,公众面前的“中等收入陷阱”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因为这是一个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回避的棘手问题。

毫不夸张地说,后者比前者可怕得多。

在开始分析之前,有必要澄清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根据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的描述,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徘徊在4000 ~ 12000美元之间,但无法突破12000美元的水平,进而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在陷入这一陷阱的国家,经济增长也容易大幅波动或停滞。

不要低估这段话。如果你仔细地深挖它的内涵,你肯定会挖掘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下面两个方面:

首先,量化标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40年经济增长的奇迹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现在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相应地,国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在上升。

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4000美元,在正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后,仅在几年内就翻了一番以上;2017年,该指标预计将超过9,100美元,非常接近国民经济“中等收入陷阱”的上限(12,000美元)(详见图1)。

然而,应该指出,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国民收入水平显然高估了普通人的财富。准确地说,gdp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居民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不仅包括一般公众的日常收入,还包括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如高层建筑、高速列车、公路立交桥,以及其他方面,如生产税和营业盈余。所有的东西,传播给每个人,就变成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实际上扩大了人们的社会价值。

付一夫:“中产收入陷阱”比“中等收入陷阱”更可怕

一般来说,“中等收入陷阱”更多地体现在国家层面,这确实与你我的收入水平有关,但肯定不能等同。

然而,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进程,因为只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必然会一直上升。从目前的增长趋势来看,再加上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三把“制胜法宝”,一个支持市场经济发展、增加人力资本和高度开放的稳定政府,中国几乎可以肯定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付一夫:“中产收入陷阱”比“中等收入陷阱”更可怕

其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难突破12,000美元大关,这不是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大幅波动或停滞的罪魁祸首。

自从“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出现以来,人们对它产生了许多误解。也许是因为拉美国家的人均gdp已经进入了“陷阱”区间,这与国家经济增长的放缓甚至停滞过于同步。许多人简单而粗鲁地认为,一旦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类别,它将面临潜在的经济增长危机。就这样,“中等收入陷阱”被妖魔化了,人们可以谈论它。

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说:“人们应该找出经济放缓背后的原因,而不能用“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来解释所有的问题。事实上,阿根廷和其他拉美国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的严重债务危机,以及未能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变增长方式。用中等收入来解释各种经济困难是牵强的。

付一夫:“中产收入陷阱”比“中等收入陷阱”更可怕

与拉美国家相比,中国的情况显然要好得多。如果我们能够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取得进一步突破,大力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因此,总的来说,国家层面的“中等收入陷阱”确实不可怕,我们这些吃瓜的人可以松一口气了。

然而,转向“中等收入陷阱”无疑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洞,我们必须对此加以防范。

人们普遍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达到中产阶级水平后,他们发现收入增长率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放缓甚至停滞,从而难以进入高收入阶层,从而导致财富积累放缓甚至萎缩。虽然逻辑大体相似,但与宏观的“中等收入陷阱”有本质区别。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富”不一定是“人民强”。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人均gdp的强劲和光明表现并不比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差,这当然是一件极其令人兴奋的事情;但是当谈到回报时,情况似乎并不令人满意。对于国家来说,每年新增的财富包括你我所有的财力,以及各种炫目的硬件设施。然而,大多数普通人每年积累的新增财富的主要内容可能是当年的收入。

数据不会说谎。我们可以将城市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多年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趋势进行比较。从下图可以清楚地看出,自2000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值已经越来越跟不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详见图2)。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数据仅来自城镇。如果把农村家庭(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占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考虑在内,然后把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比较,结果无疑会有更大的差距。

同样,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是一个平均概念。因为它是平均的,所以你的实际收入是否达到平均线并不重要。那么,我们不妨根据收入水平来划分不同的人群。

可以看出,全国前20%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19,730元增加到2016年的59,259元,而同期其他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049元增加到17,836元,仍低于2006年前20%居民的水平(详见图3)。

此外,综合现有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作出一个粗略的估计,我们会发现中国人的收入分配将呈现出一个倾斜的分布趋势,即中低收入群体占绝对多数,而高收入群体则很少。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判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更多地是由少数高收入人群推动的,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收入增长实际上相当缓慢,达到中产阶级的收入标准后,可能很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取得实质性突破。虽然每个人都想尽最大努力增加收入,赚更多的钱,但在现实中,许多事情并不是由个人主观意志转移的。至少有两个对许多人来说难以控制的主要限制:

付一夫:“中产收入陷阱”比“中等收入陷阱”更可怕

首先,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毫无疑问,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普通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开始日益加大;这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开始进入下行通道。与2015年相比,2016年仅增长了5.74%,远低于2000年至2016年12.7%的平均增长率(详见图4)。就连高薪行业的工资增长也出现了疲态,其中金融业2016年的平均工资增幅仅为2.3%。这些也符合人们的直觉,即近年来钱越来越难赚。

付一夫:“中产收入陷阱”比“中等收入陷阱”更可怕

第二,每个人都无法逃脱“收入上限”。

就像“职业上限”,人们的收入也有类似的“上限”。我相信很多工作了很长时间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工作才开始三五年,工资增长很快;你能活得越久,你的工资增长就越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社会中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被分割开来,每个群体的收入上限就是他们头上的“收入上限”。

此外,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阿米莉亚·约瑟夫森(amelia josephson)的统计,一般人在45岁时进入收入水平的峰值,然后收入水平趋于下降,这进一步证实了“上限”的存在。对于许多中等收入的人来说,如何突破自己的收入瓶颈已经成为一个令人抓狂的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收入水平决定经济基础。当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达到中产阶级水平时,将很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所突破,他们的生活状况也不会得到很好的改善,因此他们的内心开始焦虑,这正是落入“中产阶级收入陷阱”的真实表现。

虽然收入增长缓慢,但至少能对财富积累起到积极作用;然而,还有另一种力量会直接破坏人们的财富,甚至使其归零。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可以从居民的储蓄方面入手。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量入为出”的传统,他们是爱存钱的人之一,尤其是那些靠工资生活的人,存钱是必须的。很多年前,有一个统计数据,一个中国人每赚100元,就会有46元存入银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仅为-0.5%,这意味着每赚100美元就要花掉100.5美元。我还记得当时,这个有趣的现象也引起了许多人的议论纷纷。

付一夫:“中产收入陷阱”比“中等收入陷阱”更可怕

然而,今天,情况似乎已经改变。尽管中国的整体储蓄率仍然相对较高,但研究居民储蓄结构却令人惊讶。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理财报告》指出:10%的家庭拥有最多的储蓄,占全部储蓄的75%;另外35%的家庭据说有更多的储蓄,他们占总储蓄的25%;最后,剩下的55%的家庭几乎没有储蓄。

换句话说,我国一半以上的家庭处于零储蓄状态,家里没有银行存款,也没有多余的现金——相当多的中产阶级必然会被包括在内。

不是普通人不喜欢存钱,而是他们真的不能存钱。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要担心的可能不是“时间去了哪里”,而是:钱去了哪里?

也许郭海平的内心独白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几年来广受欢迎的电视连续剧《蜗居》中:

“每天,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一系列的数字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6000笔抵押贷款、2500件食品和衣服、冉冉1500所幼儿园、600次人际交往、580次交通费、3400次物业管理费、250次手机费和200次煤气费。”也就是说,从我在苏醒的第一口气开始,我每天至少要挣400元,至少……这是这个城市的生活费用。这些数字迫使我一整天都不懈怠,我没有时间考虑下一个十年。”

付一夫:“中产收入陷阱”比“中等收入陷阱”更可怕

的确,高额债务和生活成本的增加使人们根本无法存钱;以抵押贷款为核心的巨额债务直接粗暴地脱下了中产阶级的华丽外衣,使他们成为“假中产阶级”。

环顾四周,我们会发现我们周围的许多人认为他们是“中产阶级”。他们的月收入不低于其他人,但由于抵押贷款制度,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节衣缩食。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居民整体的债务收入比(即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已经达到77.1%,这还没有考虑到向父母和亲属借钱、向互联网金融平台放贷等隐性债务。因此,“月收入30000元,月收入3000元”的生活条件似乎不可思议,但实际上是合理的。

以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例。一个月收入3万元的中产阶级有300万元贷款买房。更不用说他是否需要先还清首付款中的借款,而债务部分每个月会还清20,000;幸运的是,我们没有寄钱,而是去抚养孩子、生病、寻求医疗和各种日常开支。至于存款,没有时间考虑。

有些人可能会说,房地产也是一种资产。买房后积累财富难道不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吗?

恐怕现实不太理想。根据中国家庭金融研究中心的数据,目前中国城镇家庭的住房资产约占总资产的70%,这证明了房地产在中国家庭财富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对房地产的依赖。

然而,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是不健康的。众所周知,房地产的流动性很差。当家庭有较大的资金需求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也很难快速解决资金需求。更重要的是,一旦经济陷入危机,财产贬值,家庭财富将直接减少。

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提高他们的收入很难。加上如此高的支出,很奇怪没有落入“中产阶级收入陷阱”。

信不信由你,“陷阱”就在那里。虽然现实很残酷,但也不是没有希望。对现状感到不安仍然是大多数人的信条,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格言总是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勇往直前,直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与国家层面的“中等收入陷阱”类似,普通人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也有具体的量化标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年收入在5万到42万元之间的人可以被视为中产阶级。

据此,我们不妨设定一个小目标,例如,让我们的年收入先超过40万。

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只能从自己做起,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业务水平和各种能力,尤其是开始培养自己的沟通、协调和敏捷思维,从而为公司乃至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自然获得更高的薪酬。

此外,我们应该学会合理配置自己的资产,通过房地产以外的各种渠道保证资产的持续升值,为可能出现的风暴做好准备。

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当谈到如何克服“中等收入陷阱”时,我们实际上面临着一种快乐的担忧。

因为至少我们有资格掉进陷阱。

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付一夫:“中产收入陷阱”比“中等收入陷阱”更可怕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