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8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的经济主体生活在其中,有得有失,也有自知之明。临近年底,业内很多人都在分析和展望未来,但也有一些观点值得探讨。例如,在一些文章中,制造业的利润并没有增加到净资产中,净资产被定义为资本从生产环节中流失,这是不精确的。有些人简单地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历史与邻国的经济发展历史相比较,以暗示中国的经济前景。

田晓林:中国经济生变局 透过迷障看规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特征与过去几十年积累的经济发展经验不同,经济金融范式需要重新理解和提炼。货币政策单干,财政改革滞后;量化宽松和债务杠杆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结果,主要经济体内部和之间积累了新的矛盾。从经济中的工业部门的角度来看,货币刺激很容易向市场发出扭曲的价格信号,并刺激市场参与者扩大其生产能力,而这些生产能力实际上趋于平衡或略有不足。从经济中的资产部门来看,货币刺激使流动性迅速流向房地产和金融等资产价格部门,导致价格快速上涨,然后导致社会资金从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相对低收益的部门分离出来,转移到金融和房地产等高杠杆和高收益的部门。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驱动的产业结构变化和制造业的相对过剩,以及政府、企业和居民等经济实体杠杆率的快速上升,都对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构成威胁,通过货币扩张改善的经济总需求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早期的全球货币刺激给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不同的影响。一些政治稳定、人口年轻、总需求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受益更多、发展更快;对于一些现代经济趋于完善的发达国家来说,货币扩张的边界一再突破,而社会改革却滞后,客观上扩大了原有的财富失衡,导致金融危机以来代际冲突、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的抬头,给全球社会稳定和治理带来潜在隐患。上述经济不稳定和潜在的社会危害是在人员信息快速流动的背景下交织和汇集的,容易被放大和感染。

田晓林:中国经济生变局 透过迷障看规律

事实上,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生产率的提高、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是现代经济的长期趋势。近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非常明显。一些大型房地产公司、大型互联网公司和大型制药公司变得更加强大,吸收了更多资本。私人资本和外资在这些公司中的比例并不低。此外,从国有资产占很大比重的能源市场来看,由于近年来能源结构的快速变化,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的快速增加,以及能源总需求的放缓,火电行业相对过剩,许多火电企业经营困难。市场的变化并不歧视所有权的背景。

田晓林:中国经济生变局 透过迷障看规律

同时,应该看到,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全面发展成就,为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做出了巨大贡献。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政策和措施为缓解经济低迷、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不可低估;中国经济也已从过去的总体跟进状态发展到至少制造业的波动,这已成为全球经济相关领域的领先指标。近年来,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在巨大的总量、环境资源和人口结构的约束下,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支付、电信、高铁、基础教育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中国经济将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窝蜂”,政策执行的随意性强,甚至“一刀切”,给微观经济活动和经济主体带来一定的损失。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这也是十九届四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出发点和政策内涵。

田晓林:中国经济生变局 透过迷障看规律

总的来说,近年来经济结构明显分化,这与产能过剩、金融去杠杆化、人口结构等有关。产业集中度的上升确实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市场经济总是在变化。在增长放缓后,过去依靠全面扩张获取红利的商业模式必须改变。企业应深入研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充实自身实力,培育和巩固竞争优势,妥善控制盲目扩张和杠杆化的风险,积极适应供求规律的变化,在瞬息万变的“商海”中畅行无阻。

标题:田晓林:中国经济生变局 透过迷障看规律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3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