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3字,读完约3分钟

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归根到底是要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率。只有理清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0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十三五”主要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强调要“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运用反周期调整工具”。着力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不仅是做好年末和年初各项工作的重要要求,也是明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结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付诸行动。

人民日报:着力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

前瞻性是宏观调控的内在本质规律。调控是调整和控制经济运行中的波动,前提是科学的分析和冷静的判断,以便提前计划和制定精确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观察大势,抓住重点,因势利导。实践表明,如果在前瞻性维度上存在错误,或者他们过于乐观,如果他们简单地想到困难,如果他们设置得不够,或者如果他们过于悲观和短期刺激太强,他们将留下后遗症。客观合理地看待内外环境,可以分清主次,有的放矢,杜绝“翻烧饼”政策,避免大起大落。

人民日报:着力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

远见是基于远见。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基层调研,时刻关注群众,倾听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准确把握市场的“难点”和“阻滞点”。另一方面,依靠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指标应定期和系统地与现实“接轨”。开发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各种风险点应逐一筛选。我们可能希望更充分地考虑困难,制定更坚实的计划,并采取良好的“第一步”。

人民日报:着力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

提高前瞻性需要把握针对性和有效性。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经济政策的制定、反馈和调整应该更加准确、及时和高效。贸易摩擦对外向型企业的影响是什么,新旧动能转化的门槛有多高,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农村消费需求的效果是否明显,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减税和减费方面有何不同,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率是否与gdp名义增长率基本匹配……从微观到宏观,政策制定都需要“量体裁衣”,在前瞻和前瞻的基础上逐一消除隐患。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取决于财政纪律的严肃性,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

人民日报:着力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

反周期调整工具的运用应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前提,将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与有效的市场机制相结合。值得注意的是,调控的预见性和预见性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上的。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是基于市场监管能力的不断优化。具体来说,比如说,地方专项债务的“大开、大开”必须适应当地的需要,应该采取更多的市场化项目来帮助实体经济升级。因此,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离不开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产权制度的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公平竞争制度、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的完善,以及促进城乡跨区域协调发展。只有理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人民日报:着力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

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归根到底是要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率。2020年即将到来,我们要增强打赢三场硬仗的信心,把外部压力成功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改进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完善责任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分散化、一体化管理和优化服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优势,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标题:人民日报:着力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3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