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0字,读完约3分钟

让所有的穷人都患上常见病和慢性病,这不仅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体现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我病得很重,但我没想到报销后会花很少的钱;患有慢性病的,本年度慢性病药物门诊也可报销;肾衰竭需要长期血液透析。医疗救助后,花的钱少了,全家都有了希望...最近,医疗保险的扶贫政策已经在各地实施,使更多患有严重疾病、慢性病和严重疾病的贫困人口不再担忧。

这一良好局面源于基本医疗保险对贫困人口医疗需求的特殊保障和倾斜支持。为避免贫困人口因病返贫,2018年10月,中国出台了《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具体提出了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如贫困人口和办卡特困人口)医疗保障工作的解决方案。目前,农村贫困人口参与率达到99.8%,经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保后,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率超过80%。2018年,“三区三州”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16.3万人,其他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109.3万人。让所有患有常见病和慢性病的贫困人群都有一个可以看和看的地方,这不仅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也体现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享有健康权益。

人民日报:以制度阻断因病致贫返贫

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出现了过度保障现象,导致了大病小病、卧床不起、争当“假病人”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与当地“免费合同”的冲动有关,也与一些医疗机构严重治疗小病,希望治疗的病人越多,花费越多有关。如何避免医疗机构将此作为保险欺诈的手段,如何监控治疗质量,确保对症治疗和合理治疗,如何控制不合理费用的增长,如何探索建立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和医疗费用的监管机制,以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等。,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过度和不足都需要纠正观念,认真核算,用精确的思维帮助穷人,从而实现成本和需求的完美平衡,实现减贫的目标。

人民日报:以制度阻断因病致贫返贫

实现准确的减贫需要准确的识别和准确的政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家庭的医疗支出超过扣除基本生活费用后剩余收入的40%,被认为是“家庭的灾难性医疗支出”。据估计,我国“巨灾家庭医疗支出”大致相当于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这一支出水平的人都是重病患者。在这些人中,重病患者和慢性病患者是有区别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长期缺乏药物而身体虚弱,并遭受各种困难,这导致了家庭贫困。有些人患有先天性疾病,导致家庭贫困。如何为他们制定精确的政策,建立长期慢性病管理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需要更准确地针对贫困人口的需求,结合个人、家庭和当地的条件,建立一个准确扶贫的长期机制,并将其与卫生和扶贫相结合,以提高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和增加可及性,使贫困人口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人民日报:以制度阻断因病致贫返贫

始终关注贫困群体,确保人人享有健康,建设世界最大的医疗保障网络,是中国的出发点和重要使命。只有消除贫困人口因病返贫的现象,才能把安全网织得越来越紧,坚定地支持每个人的健康中国梦。

标题:人民日报:以制度阻断因病致贫返贫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