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0字,读完约3分钟

8月23日,一年一度的全球央行会议在美国怀俄明州的杰克逊霍尔举行,这次会议比往年吸引了更多的关注。然而,在开幕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几乎愤怒地宣布,他将在年底前对所有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价值5500亿美元)再征收5%的关税,并“命令”所有美国企业撤出中国。

对此,大洋彼岸的央行行长们感到更加无奈:澳大利亚央行行长劳在8月24日的一次小组讨论中表示,大家都希望央行能“想出避免危机、重振经济的办法”,但“央行能做些什么呢?”

在年会上,曾经意气风发、化干戈为玉帛的央行行长们,无意谈论金融政策信号,甚至无意讨论此时是否实施更大胆的量化宽松措施,因为他们逐渐意识到一个现实:全球经济已经被特朗普提升到了政治游戏的层面,“这根本无法用货币政策来修复。”

原因显而易见。金融和货币政策调控的决定性作用取决于对贸易和金融基本共识的认同和遵守,“特朗普式的贸易战”只是不断打破这些共识——当功夫“超越诗歌”时,研究韵律、风格、节奏和诗歌又有什么意义呢?

退一万步说,即使央行的政策调控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它也只能在行政“长臂”的干预下成为行政权力的附庸。峰会东道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是最好的例子:特朗普亲自推动提名,上任后,他也尽力跟上特朗普的步伐,但他多次被批评为“不听话”,甚至遭到人身攻击。更不用说美联储的初衷是为了避免短期政策考虑的干扰,“不服从”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陶短房:尴尬的央行该何去何从?

在年会期间,鲍威尔代表美联储发表了讲话,他看起来很沮丧。一方面,他承诺采取行动支持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但同时警告称,“我们还没有做好应对贸易紧张的准备。”这种软弱的态度不仅让世界各国央行行长泄气,还在投资市场引发了更大的恐慌。

慌归慌归怒,事情终究会办成的。参与的央行别无选择,只能主动或被动地开始量化宽松。一些新兴国家已经“带头”,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和德国央行(Deutsche Bank)也在杰克逊霍尔(Jackson Hole)发布了一则传言,称它们“准备采取财政刺激措施,以抵消衰退和增长放缓的影响。”

再次启动量化宽松政策似乎是最好的选择。问题是,这行得通吗?

即使我们不去多想政治干预的可怕前提,情况也是非常严重的:在上一轮金融危机爆发仅几年后,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利率仍远低于历史水平。正如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在会上承认的那样,工业化国家“确实没有很多量化宽松政策在空实施,我们必须考虑这样做。”

一些新兴国家的利率一直很高。理论上,他们的降息幅度很大,但实际上,他们的金融“反罢工”能力相当脆弱。在贸易战加剧和“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他们的央行“无能为力”比工业化国家更糟糕。

然而,与会央行行长更担心的是,各国央行的监管机制正被政治政策所摧毁,市场对货币政策调整效果的信任正在迅速丧失。如果央行不信任,市场会走向何方?

标题:陶短房:尴尬的央行该何去何从?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