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1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夏粮总产量为2835亿斤,增长2.1%。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最新监测,自新小麦上市以来,优质商品小麦数量充足,每斤价格比去年略低3美分。在一些国家,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粮食产量增加,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显示出对中国饭碗的深度控制。

中国仅用9%的可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就养育了22%的世界人口。这一伟大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中国的粮食安全不仅体现在当前的粮食产量上,还体现在支持粮食产业的决心、控制粮食储备配置的能力、稳定粮食价格的能力以及培育未来生产能力的能力上。

支持粮食产业是中国饭碗的基石。中央政府一直将粮食安全视为治国的重中之重。国家加强了对粮食生产的多方面支持,如主要水利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创新和推广、完善市场体系、主要产区转移支付等。

稳定食品价格的能力是中国饭碗的关键。食品价格一端与生产者相关,另一端与消费者相关。按照市场定价、价格补贴分离的原则,中国完善了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探索了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逐步建立了低价补贴生产者、高价补贴低收入消费者的机制。当国际粮价波动时,中国的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人民日报:夏粮增产显示中国饭碗的底气

粮食储备配置的控制是中国“饭碗”的基础。目前,全国75%以上的粮食产量和90%左右的转移量来自13个主要生产省份,并继续北移。面对粮食生产格局的变化,国家积极推进粮食南北运输,维护区域粮食安全。中国的粮食储备率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线。过去,世界上有四个主要的谷物交易商。近年来,中国尽一切努力建立自己的国际谷物商人。今天,中粮集团已成为国际四大粮食贸易商中最大的粮食贸易商之一;中国的土地开垦有近1亿亩耕地,能够转移出去的粮食、棉花、糖、肉和牛奶数量惊人。

人民日报:夏粮增产显示中国饭碗的底气

培育未来粮食生产能力是中国饭碗的智慧。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趋势。确保粮食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国家的粮食危机警告我们,食品仍然是一个薄弱的行业。粮食安全在于耕地,出路在于科技。因此,我国把粮食藏在土地和技术之中。农民可以是非农的,但耕地不能是非农的;农业科技研发要面向国际前沿,成果要惠及千家万户,这已成为共识。中国还创新和实践了“大食品”的概念,从简单地在耕地上寻找出路,到对整个土地和资源大惊小怪,引导农民挖掘山、湖、草等资源的潜力,促进食物来源的多样化,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健康消费需求。

人民日报:夏粮增产显示中国饭碗的底气

中国饭碗的数量、质量、广度和深度构成了国家发展的“垫脚石”。

(摘自7月22日的《经济日报》,原标题是“增加夏粮产量,展示对中国饭碗的信心”)

标题:人民日报:夏粮增产显示中国饭碗的底气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