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8字,读完约4分钟

人们没有信仰就无法站立,工业没有信仰就不快乐,国家没有信仰就不会强大。诚信不仅是公众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方便,交流更加顺畅,信息获取更加方便,但也带来了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诚信缺失。信息时代呼唤诚信,使诚信成为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和行为意识迫在眉睫。

人民日报:网络诚信建设刻不容缓

在信息时代,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和在线社交软件越来越普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发展迅速。截至2018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9.6%。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根据《数字中国建设与发展报告》(2018年),2018年31个省市信息化发展平均指数达到67.15%,比上年增长4.88%。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可以在家远程购物、学习和就医。“互联网+政府服务”使社会治理更加智能化、精确化和科学化。信息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刺激和便利,从爆炸式爆炸的新媒体到热点不断的网络综艺节目,从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到改变生活的共享经济。

人民日报:网络诚信建设刻不容缓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其他新技术一样,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双刃剑效应,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当使用也会带来严重的伦理风险,包括诚信缺失。例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窃取他人的社会账户来骗取钱财;很少有商人通过疯狂的刷牙来伪造赞美;少数新媒体盲目追求速度,未经调查核实就发布信息,导致新闻“逆转”;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表明信息时代少数人的诚实守信的“螺帽”还不够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诚信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填补的不足。

人民日报:网络诚信建设刻不容缓

信息时代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几个:从技术角度看,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虚拟化、开放性等特征。借助信息技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具象征性、超地域性、隐蔽性等。这使得人际交往似乎进入了一个陌生的、无人监管的“陌生社会”,这使得一些人放松或忽视诚实和自律,做出不诚实的行为。从利益驱动的角度来看,少数门户网站和自媒体更注重经济效益而非社会效益,不惜成为“标题方”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甚至传递虚假信息,恶意透支社会信用。从制度和机制的角度来看,与快速更新和迭代的信息技术相比,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滞后,对失信者的威慑和惩罚不够及时和有力。甚至在一些地区,还存在着“关牛棚里的猫”的现象,这就给了那些违背诺言的人一个利用它的机会,导致了信用的缺失。

人民日报:网络诚信建设刻不容缓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有强调诚信和重视承诺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诚信建设,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把讲真话、做实事、做诚实人作为做人和创业的基本准则。“人们不相信,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如果让缺乏诚信的现象蔓延,不仅会导致社会信息交流不畅,还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甚至出现信任危机。

人民日报:网络诚信建设刻不容缓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效提高公众信用意识和社会信用水平的关键是加强网络信用建设,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网上与网下相结合,从而推动网络信用建设的法律法规更加严格、覆盖面更加广泛、要求更加严格。要努力设计、解决突出问题,形成不断完善的顶层长效机制,打好网络诚信建设的“组合拳”,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广泛动员公众监督和举报网络失信行为。行为,开展信用评级评估,动态发布诚实守信的“荣誉榜”和不值得信赖的人的“黑名单”,让诚实守信的人得到尊重,失信的人处处受限,人人参与。

人民日报:网络诚信建设刻不容缓

(作者是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标题:人民日报:网络诚信建设刻不容缓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