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3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还有许多硬骨头需要啃。对外开放是增强国内改革动力、提高改革效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投资者(投资机构)、交易品种、交易制度、国际合作监管等方面需要更加开放。

人民日报海外版:全方位促进资本市场国际化

6月17日,呼伦通正式上线。同一天,华泰证券(601688)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了呼伦通旗下的第一张全球存托凭证(gdr),未来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呼伦通旗下的中国存托凭证(cdr)。

qfii、rqfii和qdii允许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投资彼此的市场,而沪港通和深港通则不同,它们只允许有一定进入壁垒的普通投资者直接交易彼此的股票,呼伦通已经实现了两家公司在彼此资本市场的直接上市。这一举措不仅为两地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投资机会,也为中国a股上市公司提供了从伦敦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Qfii、rqfii、qdii和沪港通只在投资者层面推动国际化,而呼伦贝尔通则在投资者、交易品种、交易体系和国际合作监管等多个方面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

人民日报海外版:全方位促进资本市场国际化

有助于投资者的国际化。在呼伦通模式下,证券交易所的所有投资者都可以投资于在证券交易所发行全球存托凭证的中国企业,而证券交易所拥有世界上最广泛的金融机构投资者,这极大地扩展了中国资本市场现有的国际投资者结构。

促进交易品种的开放。呼伦通下双边上市公司的直接上市交易模式,即中国a股公司在证券交易所发行gdr,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cdr,是前所未有的。广发银行的发行不仅拓展了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了公司的股票流动性,降低了融资成本,还为上市公司引入了国际股东,提高了公司的国际知名度。Cdr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新的交易品种,它极大地方便了中国国内投资者投资外国上市公司。此外,双边市场采用的基本股票和存托凭证跨境转换机制也促进了中国证券机构开展跨境证券业务,增强了中国证券业的国际竞争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全方位促进资本市场国际化

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交易体系与国际接轨。上海和伦敦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必然导致两个交易所交易系统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例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cdr将引入证券交易所普遍采用的做市商制度。

促进监管合作。双边企业在两地上市要求两国监管部门在信息披露和交易方面进行合作,这有利于促进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

应该指出的是,呼伦通仍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两个市场的真正互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对上海证券交易所更重要、对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更具象征意义的一件事,应该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信用违约互换(CDR),这可以通过发行新股的形式完成(这种融资安排在沪伦通的初始阶段并未涉及)。预计这些将随着呼伦通的推广而实现,从而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世界级的证券交易所,推动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

人民日报海外版:全方位促进资本市场国际化

(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标题:人民日报海外版:全方位促进资本市场国际化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