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0字,读完约5分钟

准备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衔接机制,实现“人与钱的衔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财政问题,让农业转移人口享有与城镇居民完全平等的公共服务和公民权利。

作者:凯威财经(凯威财经)作者:莫凯威

在近年来推进户籍、土地和社会保障等一揽子改革,打破农民工市民化障碍的基础上,国务院于2016年8月发布了一份重要文件,即《关于实施若干金融政策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准备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衔接机制,实现“人与钱的衔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财政问题,让农业转移人口享有与城镇居民完全平等的公共服务和公民权利。

国务院的这一政策体系是在综合考虑2亿农民的切身利益,使2亿农民成为真正的公民,打破中国“半城市化”的障碍后出台的,但这只是表面的;

国务院的真正意图是让2亿农民融入城市,加快中国城市化的步伐,用城市化带动中国房地产及其他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开发空房市的巨大消费需求,使其成为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的突破口和“载体”。

可以说,国务院出台的这一政策充满了勇气和智慧,必将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具体来说,“联系人与钱”可以发挥四个实际作用:第一,它可以为流入城市的农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使流入地政府能够解决农民的养老、医疗、教育等一系列问题,不会因为投资不足而长期漠视流入城市的农民的切身利益。

众所周知,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等相关改革离不开资金。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出版的《城市蓝皮书》,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人均公共成本分别为17.6万元、10.4万元和10.6万元,全国平均为13.1万元/人。由于资金压力或流入地的困难,

因此,2亿多农民工和其他永久居民无法享受与当地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和公民权利。国务院的《通知》指出了这一缺陷。

在保障受教育权、创新城乡基本医疗、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增加就业、降低进城农民子女学杂费、推进全纳学前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优先将持有居住证的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

毫无疑问,这将为2亿农民成为公民铺平道路,使农业转移人口能够享受与当地登记人口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

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要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激励机制,要求县级财政部门统筹规划,以优惠的激励资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这可以大大消除流入政府的各种财政压力。

使他们愿意接受农民并有能力解决基本公共服务的短缺,大力推动地方政府积极想办法解决农民进城的一切困难。

第二,对中西部地区的均衡转移支付不会因农民外流而减少,但也会消除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后顾之忧,大力支持农民向东部和原城市转移,这将对加快农民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早日到来起到“催化剂”或“孵化器”的作用。

该《通知》规定,中央政府仍将按注册人口而非常住人口计算和分配中西部地区享受平衡转移支付的财政困难地区,并充分考虑各地区为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需求。同时,随着转移支付规模的增加,中西部地区财政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规模也将保持稳定增长。

毫无疑问,它可以消除农民市民化地区之间的矛盾,同时,它可以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全面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

第三,尊重农民的自愿选择,以免加剧农民市民化的矛盾。同时,它承诺农民工在市民化后不会放弃他们在农村的权益,消除了农民对市民化的各种担忧,使农民成为特殊的“双重”公民。

《通知》旨在使农民越来越重视户籍附带的利益,如宅基地产权、土地承包权等。,许多农民不愿在进城时放弃农村户籍,并规定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化进程。不能采取硬性措施或"一刀切"的要求,在城市定居的农民不需要放弃他们在农村的相关权益;

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自主定居的权利,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收入分配权。农民将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中国公民。

第四,它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使他们不再遭受身份歧视,从心底融入城市生活,找到一种完美的归属感,有效消除他们心中的各种忧虑和恐惧,焕发劳动热情,努力成为城市的主人,为城市美好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转载自《凯威谈财经》。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莫开伟:人钱挂钩是什么 对中国社会有哪些作用?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