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9字,读完约2分钟

[人物]宋树生,90多岁的翻译家

【故事】宋树生18岁进入晋冀鲁豫北大学学习俄语,并开始从事翻译工作。他的名字与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经典著作密切相关:他参与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宁全集》的翻译和评论,并主持了第一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编纂。2018年11月,宋树生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90岁的宋树生在回顾人生时,非常鼓励年轻人:“我希望年轻人一生只爱做一件事,国家需要这样的人。”

毕生坚守有“书声”(暖闻热评?择一事 终一生④)

[意见]

“人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学习是“专攻专业”的关键。小时候,我羡慕其他孩子读书,参加革命后有机会上大学,下班后去国外学习语言。即使在战争期间,我也“兴奋、兴奋、渴望学习”...正是这样,宋树士掌握了俄语和德语,为翻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说:“翻译这个工作就是要不断地推敲和修改。”毕竟,仔细检查和修改的能力是通过不断学习积累起来的。

毕生坚守有“书声”(暖闻热评?择一事 终一生④)

学习不仅需要阅读,还需要从实践中汲取营养。1964年,宋树生参与修订了《共产党宣言》,至今仍在使用。这样的成就有赖于译者在实践中的打磨和学习。在翻译一本书之前,包括他在内的团队应该收集大量的信息;如果技术不发达,可以参考俄文译本和德文原文;遇到不熟悉的领域时,咨询专家学者。我可以想象桌子上繁重而艰苦的工作,比如一句一句地挖掘,一天一天的忙碌和一个当地的翻译。宋树生活了几十年,“愿为真理付出代价”,他说“句句经得起历史的推敲”,这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毕生坚守有“书声”(暖闻热评?择一事 终一生④)

翻译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为了生产出优秀的产品,我们必须不断沉淀并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百科全书。如果你不能理解单词背后的意思,翻译怎么能准确呢?”宋树生说,精通中外文只是成为一名翻译的基础;要有马克思主义的修养,还需要政治经济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等学科的积累。

失望之年,宋树生依然坚持每天关注时政和社会新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变化,不可能一辈子充电。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蓄电池”,在学习中不断“充电”,不断释放能量,为社会创造价值。

《礼记》上说:“博学多闻,审时度势,审时度势,明辨是非,做好事。”生命是短暂的,而生命是漫长的,足够我们做一件扎实、扎实、深入的工作。我们拥有伟大的时代机遇。我们不能辜负青春、时间和成长。我们应该在知识的海洋中游泳,为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稳步前进。

人民日报(2019年6月10日05版)

标题:毕生坚守有“书声”(暖闻热评?择一事 终一生④)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