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6字,读完约3分钟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建立规范、透明、开放、充满活力和弹性的资本市场。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所有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监管机构都应该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在监管问题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上表示,要通过持续、准确的监管,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督促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实话实说,求真务实,不搞虚假陈述,拒绝欺骗和欺诈,不做违法违规之事。

证券时报:立足国情立足市场监管好上市公司

世界上每个人都喜欢没有小偷的资本市场,但要做好监管却很难。这是因为,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其数量、复杂性、参与者数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风险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即使在世界上,这个市场也是独一无二的,足以吸引注意力。随着形势的日益严峻,做好监督工作自然更加困难。要想从复杂的形势中理清头绪,就需要把握监管工作的总体规律。

证券时报:立足国情立足市场监管好上市公司

把握上市公司监管的规律,首先要有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尊重规律,保持一定的力度,统筹规划,把握多重监管目标的内在统一性。由于监管目标的多样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例如,对于监管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要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监管环境应该尽可能友好,小错误可以视为发展的代价;其他人则认为监管当局应该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严厉的惩罚可以震慑所有各方。面对监管目标之间的矛盾,现实选择是寻求内部统一。事实上,放弃这两者之一的单向思维,就不难找到监管与发展之间的公约数。监管部门督促企业合规经营,完善内部控制,有效管理,引导企业优胜劣汰,做强做大,打造百年老店,打牢基础,不断增强资本市场微观主体活力。

证券时报:立足国情立足市场监管好上市公司

尽管国际经验很重要,但现实不容忽视。做好上市公司监管,需要立足国情和市场条件,统筹规划,改善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的关系。易会满提出少管多管的原则,要求区别情况,突出重点,精细监管。虽然监管要平衡监管与服务、监管与发展的关系,但监管的威慑力必须通过对关键少数人的“精确打击”来建立,这也是关键监管和精确监管的内在要求。只要发现问题,我们就要牢牢抓住,坚持到底。不仅要把这个过程中涉及的所有问题都搞清楚,把所有的责任都追究起来,而且那些违反法律法规的人也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这不仅是对自身监管责任的解释,也是对市场和投资者的解释,也是对市场中绝大多数守法者的保护。这种监督,这种监督态度,已经足够威慑了。

证券时报:立足国情立足市场监管好上市公司

除了“一鼓作气”,我们还必须依靠先进的监管程序,为所有上市公司创造一个没有犯错机会的制度环境。易会满表示,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三点一线”监管机制,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监管机制,实现监管壁垒的前移。有了这样的监督体系和程序,法网就会恢复,如果它伸出手来就会被抓住,这将从根本上打消一些人“做事”的念头。毫无疑问,监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限的监督资源可以用在更关键、更紧急的地方。

证券时报:立足国情立足市场监管好上市公司

与成熟资本市场的监管当局相比,中国监管当局的人力非常薄弱。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有效的监管,就必须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和“云计算”,它们已被多次证明是强大的新技术,可以用来构建资本市场的“天眼系统”,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当问题被发现、被调查、被处理,损失难以承受的预期形成时,市场的健康运行将得到根本保证。

标题:证券时报:立足国情立足市场监管好上市公司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0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