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770字,读完约17分钟

最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将按风险分类的资产从信用扩大到所有金融资产,并开始明确将逾期天数的“硬性标准”作为风险分类的重要依据。

作者:李麒麟,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宏观研究员

1银行差异化差:从2015年开始

最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将按风险分类的资产从信用扩大到所有金融资产,并开始明确将逾期天数的“硬性标准”作为风险分类的重要依据。

事实上,这项措施的实施早就有预兆,特别是近年来在检查中小银行时,发现一些地方存在不良贷款率高、拨备覆盖率低、掩盖不良资产等问题。因此,实施这项措施来规范银行资产质量的意图非常明显,但与此同时,中小银行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那么,该方法实施后,中小银行目前的资产状况、计量标准和监管压力如何?

一切应该从2015年开始。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这是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经济需要出发的。

当时,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下降,2009年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首次降至7%以下,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例如,黑龙江省和山西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出现负增长,但江苏和重庆的增幅超过10%。

对内部根源的详细分析表明,这种现象是对质量的旺盛需求和疯狂供应之间的不匹配。从总需求来看,国内居民消费意识觉醒,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社会零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汽车累计销售同比增长4.5%,网络或实体销售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总供给继续疲软,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部分高耗能行业增速下降,高技术产业缺乏动力。居民们不得不希望在国外投资,日本马桶座圈、韩国化妆品和澳大利亚奶粉已经被大量抢购,在空.之前形成了一股壮观的“购买潮”

由此可见,国内供给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于粗放型供给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生活的需求。因此,该政策开始主张从供给方面进行改革,以消除过剩产能、刺激有效产能和提供有效供给。

然而,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必须被“清除”。上游供应方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业产品价格上涨,中下游民营小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受到进一步挤压。此外,债务已经到期。一些中小企业举步维艰,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逾期甚至坏账开始增加。然而,金融机构的资金供应仍然很多,因此它们进一步集中在大企业,并且有资金流向大企业

李奇霖:解读银行不良分化之谜

这将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大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的区别铺平道路。

故事还没有结束,中小银行面临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一些私营企业为了获得融资而以高成本借钱,而受限制的行业不能借钱?没关系,那么它可以通过表外缠绕渠道实现。金融机构愿意合作,为什么?

此时,随着货币市场基金的兴起,银行存款被大量挪用,存款是银行的血液,无存款银行的业务是“无米之炊”。为了与商品基地竞争,银行采取了金融管理的形式来吸收存款。具体流程是,大银行用央行释放的流动性购买中小银行的同业存单或同业理财产品。这些存款证得到同行的认可,它们占用的资金更少,回报也更高。

李奇霖:解读银行不良分化之谜

中小银行资金少,吸收的资金通过发行存单和管理资金层层嵌套,因此拿到钱的时候成本会上升,可能会达到5%以上。中小银行为了支撑高成本,以非银行为渠道,转包给民营企业,投资于民营企业的非标准资产或低等级债券等“重味资产”。因此,尽管在这个时候的大环境下,民营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资金。

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就改变了。

16年来,金融风险防范成为政策主线,严格监管“机构套利”,打击“高成本负债+高品味资产配置”战略,金融机构风险偏好迅速下降,提供高品味资产的中小企业融资受阻,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分化,大银行和中小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分化。

2018年下半年,政策开始支持中小企业,中小银行的不良局面得到扭转。随着全球经济下滑,政策重点从防范金融风险转向提振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逐步得到修复。2018年,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0.04%,低于大银行,相关贷款占比大幅下降(0.52%)。

从银行的不良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过去15年的经济和政策波动。根据33家上市银行和79家公布完整数据年报的小银行的数据,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高于上市大银行。2017年后,上市大银行和中小银行开始分化。上市大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在17年间略有下降,18年间仅上升0.08%,而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17年间上升了0.26%。

李奇霖:解读银行不良分化之谜

根据五级分类标准,我们对不良贷款的分类标准大多是书面表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银行可能会被详细分为9级或12级。然而,例子是普遍使用的,这不能穷尽。当不同的银行被归类为不良贷款时,这就导致了标准的不同,那么银行是否会放松隐藏不良贷款的标准呢?

不良贷款的上限是贷款。通常,大部分不良贷款来自相关贷款。因此,关注贷款的比例也是监测银行是否隐瞒不良贷款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相关贷款比例较高,则表明银行在不良贷款分类时规模较松;如果相关贷款的比例相对较低,可以说明不良贷款的分类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严格的。

根据年报公布的29家上市银行和69家数据完整的中小银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两点:一是关注贷款的分化始于2016年,比不良贷款提前一年,大部分不良贷款是由关注贷款转化而来的。从时间上看,关注贷款和不良贷款率的数据是合理的,我们可以用关注贷款的比例来预测不良贷款。其次,2016年,大银行和小银行开始分化。中小银行的关注度一直在上升,2018年略有下降。大银行一路下滑,2018年略有反弹。

李奇霖:解读银行不良分化之谜

对这一时期数据的进一步观察表明,银行关注贷款的迁移率在过去三年稳步上升。15年后,银行的不良贷款和关注贷款都能更好地反映银行的资产。由此可见,银行利用关注贷款掩盖整体不良贷款的情况并不明显,中小银行的压力确实较大。

2银行资产已经从“软标准”演变为“硬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行为缓解了不良压力,能做些什么呢?最直接的方法是放宽不良标准。然而,正如我们在上面看到的,银行不明显地将坏事情作为一个整体来隐藏,但也不排除一些银行会这样做。

这种方法更详细地重新定义了银行资产的五级分类,将逾期作为资产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强化“软标准”就是为了堵塞这个漏洞。

新规严格规定了不良贷款的分类标准,强调了债务人自身的信用风险,弱化了担保的作用。它们不仅在截止日期之后明确地进入关注类别,而且在超过90天、超过270天和超过360天的截止日期之后被分类为子类、可疑类和损失类(所有这些都是坏的)。它们还要求,如果非零售债务人超过5%的债权被归类为不良,则银行中债务人的所有债权都应被归类为不良。

李奇霖:解读银行不良分化之谜

根据29家上市银行和56家未上市中小银行公布的年报和完整数据,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的数据在2014-2017年是一致的,但在2018年开始分化。大银行逾期贷款率下降1%,中小银行逾期贷款率上升1%。如果逾期超过90天被视为不良,中小银行可能面临比目前更大的压力。

3新法规下中小银行的不良压力及对策

那么,根据政策,将逾期超过90天的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情况如何?理论上讲,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不是一一对应的。贷款可能是逾期的,而不是坏的,坏的但不是逾期的,或者坏的和逾期的。通常,银行不会立即将逾期仅一两天的贷款算作不良贷款,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逾期贷款比不良贷款多。毕竟,还有“技术性”的逾期贷款(例如,因为忘记还款而逾期一两天),所以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之间存在“剪刀差”,即不良贷款逾期贷款。

李奇霖:解读银行不良分化之谜

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挂钩是不良贷款的偏离程度。根据现行监管标准,如果所有逾期超过90天的贷款都被归类为不良贷款,则不良贷款金额应大于逾期超过90天的贷款规模,即逾期超过90天的不良贷款为逾期贷款,不良贷款偏离度应小于1,即:

但是,将所有逾期超过90天的贷款纳入不良贷款需要一个过程,具体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取得进展。根据年报中公布的25家上市银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整体数据也符合逾期超过90天的不良贷款的规律。2018年,上市银行逾期超过90天的不良贷款比例为92.7%,表明逾期超过90天的大部分贷款已被列为不良贷款。

李奇霖:解读银行不良分化之谜

根据上市银行的数据,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进度是,国有银行最快,城市商业银行最慢,而国有农村商业银行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占有份额。目前,只有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平均偏差超过100%,这意味着城市商业银行平均没有将所有逾期超过90天的贷款计入不良贷款。

根据原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应达到150%,但当90天甚至60天的贷款计入不良贷款时,不良贷款会增加,拨备覆盖率会降低,不良贷款率会增加。

例如,一家银行有1万亿贷款、250亿不良贷款、375亿拨备、3.75%贷存比和150%拨备覆盖率,所有这些都符合监管要求。然而,如果新标准导致不良贷款增加到350亿,拨备覆盖率将降至107%。

此时,银行能做些什么来使不良指标显示更稳定?

1.抑制缺陷的冲动

一是增加贷款总量,加快拨备。银行不良贷款总量有所增加,但与此同时,银行贷款总量也在上升,因此不良贷款率不会显著上升。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发现2018年银行不良贷款率将有所降低,但这将降低存贷比,限制资本。

为了保持贷存比稳定,有必要同时增加拨备。根据上述例子,拨备增加至525亿元,若再增加150亿元,拨备覆盖率将维持在150%,贷存比将相应上升至5.25%。

根据33家数据完整的上市银行的数据和2018年发布的年报,结合以上不良贷款数据,我们知道2014年之前,贷款配置相对稳定,不良贷款率上升,拨备覆盖率下降。这一现象表现在各种贷款与拨备之间的逻辑关系上:不良贷款总量增加,但拨备率和总贷款增速跟不上不良贷款增速,导致拨备覆盖率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

2015年后,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总体相对稳定,存贷比大幅上升。这一现象表现在各种贷款与拨备之间的逻辑关系上:不良贷款总量增加,银行为了保持拨备覆盖率的稳定,增加了贷款损失准备金。同时,贷款总额增速低于不良贷款和拨备增速。

可以看出,2011年后,银行不良贷款总额增速快于贷款总额增速,这是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拨备覆盖率和贷存比的表现差异主要是由于2015年后拨备增加。

2018年,本行的总体战略是增加贷款总额、不良贷款和拨备,保持拨备覆盖率、存贷比和净利润增长率的稳定。

但是,准备金作为成本包含在银行的损益表中,准备金金额直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随着拨备的增加,留存利润将减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也将减少。目前,当银行资金紧张时,资金的减少将对银行未来的业务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

因此,在银监会2018年发布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监管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根据逾期90天的情况对拨备覆盖率标准进行了分类,并采用了“一行一策”的原则,放宽了拨备覆盖率要求,给银行一定的过渡期。

2.注销或转移

第二,虽然新增不良贷款将增加不良贷款的总量,但银行可以通过核销和转移降低不良贷款的规模。例如,在前一个例子中,不良贷款增加到350亿,处置了100亿,保持在250亿,因此准备金覆盖率仍然可以保持合格,这涉及不良贷款的处置。

缺陷的处理方法一般有三种:收集、核销和转移。

如果一笔贷款被归类为不良贷款,这并不意味着它根本无法收回。银行通常会做最后的努力,通常是先收集,然后转移或注销。

托收通常是银行处置坏账的第一种方式,即处置贷款人的债务、企业破产清算、第三方担保人偿还贷款。正常情况下,发放贷款的业务员需要承担一定的收款责任。银行贷款一般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可以由第三方担保人偿还,但担保通常是相互的。如果一方不偿还,另一方也可能违背其保护财产的承诺。抵押贷款可以通过出售抵押资产来偿还,因此不良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一般不会完全损失,但信用贷款可能会完全损失,这也是银行比信用贷款更愿意发放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的原因之一。

李奇霖:解读银行不良分化之谜

核销是在用尽所有方法后仍未收回的部分。它已经可以被认为是一项重大损失,因此它应该由以前所作的规定抵消。核销后,应从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中扣除。

例如,一家银行的贷款总额为1万亿元,不良贷款为250亿元,拨备为35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5%(250/10000),贷存比为3.5%(350/10000),拨备覆盖率为140%(350/250)。拨备覆盖率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拨备增加25亿元,拨备覆盖率将达标,但银行当期利润将减少25亿元,不良贷款将核销50亿元(也从拨备中扣除),不良贷款率将降至2%,存贷比降至3%,拨备覆盖率将达到150%。

李奇霖:解读银行不良分化之谜

我们统计了18家数据相对完整的上市银行的年报数据,发现2018年银行平均加权核销额(不同银行口径不同,有些还包括转出)增长较快,算术平均为58%。今年,许多银行采用了加速核销来处理不良贷款。

然而,核销不仅可以在不损害当期利润的情况下降低不良贷款率,还可以节约税收。因此,为了避免银行为了节税而过度核销,银行对核销的管理仍然比较严格。虽然财政部于2014年颁布了《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版),赋予银行一定的核销自主权,但现实中,由于配套税收政策的实施和落实,银行核销仍存在诸多障碍。

李奇霖:解读银行不良分化之谜

如果核销单据受到严格控制,银行也可以转账。

转移是打包和出售不良贷款,通常根据不良贷款总额以折扣价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amc)。转让资产的损失部分也可以抵税。然而,资产管理公司在转让时应该是盈利的,所以它通常是贴现的。

核销和转移可以发生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点,因此比较两个时间点的不良贷款率不能准确反映银行不良贷款发生的真实情况。如果要准确反映核销不良贷款回加的需要,会有不良贷款生成率:

根据18家上市银行的数据,2018年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62.2%,高于17年来的56%。从这18个样本可以看出,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说,2018年的不良贷款率确实比17年前有所上升。

4银行的不良分化与未来

在宏观层面,我们发现自2015年以来,我国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开始出现明显分化,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加大。特别是在新办法的要求下,一些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变化可能从关注贷款上升开始,不良率和逾期贷款率上升。然而,在该政策于2018年开始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后,它为中小企业和为其服务的中小银行提供了喘息空间。

李奇霖:解读银行不良分化之谜

从微观层面,我们进一步观察了数据,发现了两个关键点:

首先,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贷款总额的数据,发现相关贷款与逾期贷款的同步性较高,不良贷款与逾期超过90天的贷款的同步性较高。这表明,银行将贷款分为五类的基本方法是将逾期贷款考虑在内,逾期超过90天的贷款归为不良贷款。新方法基本满足逾期90天为不良、270天为可疑类、360天为损失类的标准。

其次,这是许多银行今年采取的做法,通过冲销来消除不良贷款。

对于已经发生的不良事件,监管部门要求计提减值准备,以弥补未来可能出现的损失。这样,银行需要在资产恶化时留出更多准备金,但这也是一种反周期操作手段,银行需要在资产更好、利润更高时为未来留出更多准备金。

为了研究实际情况,根据32家上市银行的数据,2014年之前,银行的利润与拨备基本同步,在净利润较高的年份有很多拨备。拨备的主要驱动力是反周期调整,但净利润和拨备的增速在2014年后出现逆转,表明2014年后银行坏账压力加大,大部分拨备被用于核销坏账。

银行是周期性行业。根据我们的研究,银行资产质量对宏观经济的反应路径是:当经济下滑时,资产质量恶化-坏账增加-坏账核销-拨备减少-监管指标恶化-拨备增加-当期利润减少,因此经济增长率与银行利润成正比。

目前的政策常常有利于中小企业,包括在5月6日启动新一轮有针对性的RRR减排,释放2,800亿流动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可以预见,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在未来将会有所缓解。

同时,处于重要经济转型期的中小企业凭借其灵活的机制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将成为平抑经济波动的“铁”。在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的多重支持下,它们将在未来稳定经济和增加就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转载自《联训麒麟堂》。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李奇霖:解读银行不良分化之谜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0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