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52字,读完约8分钟

要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需要从长远的大趋势中认识当前的形势。从原因的总体情况和长期趋势来看,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方面,总量和需求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处于次要地位;通过加强反周期调整稳定总需求并没有改变宏观经济在合理范围内稳定运行的战略意图,但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线。我们要抓住工作重点,保持战略实力,加强政策协调,坚持以供给面结构改革为主线,走出一条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工作道路。

人民日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从长远趋势来认识当前形势,认清中国的长远发展前景。深刻把握复杂严峻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去,认清经济形势,把握工作重点,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整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和把握复杂的经济形势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这是多年来罕见的。新旧矛盾交织,许多难题日益增多。做好经济工作比以前困难得多。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当然是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的前提。

就形势而言,经济运行稳定多变,变化中有隐忧。短期和长期、外部和内部、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交织在一起,这是我们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集中总结。当许多矛盾和问题混杂在一起并相互作用时,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识别。这些矛盾和问题分为两部分?如果是,哪个方面是主要的,哪个方面是次要的?

就经济政策布局而言,面对两个方面而非一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加强反周期调整、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反周期调整属于需求管理,而供给方结构改革是需求管理的变化。这两种取向的宏观经济政策分为无主政策?如果是这样,哪一条是主要线索,哪一条是次要线索?

如果不清楚上述问题,不彻底理解中央精神,在实际经济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以下两种结果:

第一,抓不到当前经济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抓不到主要矛盾,甚至把次要矛盾误认为主要矛盾,很难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是不能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或者找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甚至错误地把非主线作为主线,这就难以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央精神,准确有效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

把握好做好经济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线索,不仅直接关系到经济工作的重点,也直接关系到经济工作的成效,可以说是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关键。

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更多是结构性的

面对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选择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往往不是单一的。在一个由各种政策组成的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的政策体系中,必须有一项或一项政策作为主线,其实施和运作决定或影响其他政策的实施和运作。

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线索和次要线索,要从原因的全局和长期的总趋势中把握和区分。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各方面都主动以高质量发展为基准,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开了一个好头。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总体职业态势和长期趋势来看,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像是“程半路杀出”,但它是推进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一个插曲,充其量也是一个进步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这意味着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给经济带来的新的下行压力不应低估,但与结构性和供给性矛盾和问题相比,总量和需求两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毕竟是次要矛盾。前者是主流,而后者是支流。换句话说,前者是我们最初想做的和真正想关注的主要方向,而后者属于我们为了征服主要阵地而不得不做和需要清除的外围障碍。前几天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两种因素都是周期性的,但大多数都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的。从根本上讲,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结构性的,而不是总量性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供给方面,而不是需求方面。

人民日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回顾201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强化反周期调整的提法的出现也是由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引起的。在此之前,出现了适度扩大社会总需求和不断扩大内需等表述,所有这些表述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运行,并为供应方结构改革创造条件。从适度扩大社会总需求和不断扩大内需到加强反周期调整的转变,反映了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政策调整压力。然而,从总体职业形势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长期趋势来看,通过加强需求刺激稳定总需求并没有改变宏观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范围内的战略意图,服务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线仍然是其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这意味着,与深化供应方结构改革相比,加强反周期调整仍是一项配套措施或政策。前者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线索的地位和性质没有改变,后者作为宏观经济政策次要线索的地位和性质也没有改变。从根本上讲,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仍然是供应方结构改革。

人民日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以供给方结构改革为主线

从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中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结合中把握主要线索,实现“带头带动全身”的政策协调,不仅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看家本领,也是我们在长期经济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化的规律性认识。

中共中央一再强调保持战略优势的根本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会对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运行状况。因此,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做好全年的经济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争取稳定,突出主线,确保底线,把握好度;建议细化“巩固、提升、提升、平滑”八字方针的实施措施,注重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稳定需求,坚持结构去杠杆化,防范和化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风险,坚决打好三大仗。;要求宏观政策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效率,适度收紧稳健的货币政策。

人民日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面对短期与长期、外部与内部、周期性与结构性等不同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我们不能彼此视而不见,但也不能把对方放在首位。坚持解决供给方面的结构性矛盾,统筹总量与结构、当前与长远、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加强政策协调,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面对加强反周期调整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这两个政策取向,我们不仅要保持目标的一致性,而且要着眼于目标。为了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深化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必须针对短期冲击采取一系列旨在稳定社会总需求的措施,但这种政策调整不应过度。归根结底,反周期调整应该围绕供应方结构改革的主线来推进。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我们决不能改变方向,以速度为目标取代对质量的追求,从供应方跳回到需求方,抛下结构性问题,专注于总量。因此,如何将稳定总需求的措施纳入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线,并与结构调整巧妙衔接,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和焦点。

人民日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无论是着眼于需求方的全面调控,还是着眼于供给方的结构调整,都必须立足于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高质量的发展不是一个标签,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系列真实的内容。我们不能再从高速增长的角度来看今天的经济形势,更不用说用高速增长的惯常做法来从事今天的经济工作了。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建设现代经济体系,都是围绕促进高质量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做好复杂严峻形势下的经济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保持战略优势,化压力为动力,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工作道路。

人民日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委员)

标题:人民日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0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