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5字,读完约4分钟

据媒体报道,18家a股上市银行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相关上市银行自有“房屋相关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在建工程和房屋装修)原值接近9000亿元,净值超过6000亿元。

此外,仍有10多家银行未披露年报,其“与住房相关的固定资产”的原值可能超过700亿元至1000亿元。所有a股上市银行“与住房相关的固定资产”的原始总值接近1万亿元,而市场价值保守估计超过8万亿元(证券日报,4月16日)。

从数据来看,2018年,大多数上市银行都处于“买房”状态。虽然他们依靠强大的现金流来达到购买房屋和建造房屋的目的,但购买的房屋和建造的建筑物是固定的,供他们自己使用。资产,而不是投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现象,还是有很多缺点的。

众所周知,银行在每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费用、营业税和附加费后的盈余。支出越多,进入企业的成本就越大,利润就越少,向国家缴纳的税款就越少。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市银行购买自用住房的数量越多,支出就越多,利润自然会大大减少,上缴国家的利润和税收也会大大减少。

因此,如果上市银行买房子或盖房子太多自用,可以从固定资产增值中获得收益,大大改善办公环境,优化银行的资产结构,但这是一种对整个国家的损失,因为这将直接侵蚀上缴国家的利润和税收,是一种典型的“损害公共利益,丰富私人利益”的行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市银行无意主观上直接推高房地产市场价格,但它们很难逃脱间接推高房地产扩张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负罪感”。无论如何,从量的角度来看,上市银行每年购买超过150亿元,客观上为房地产注入了资金,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活动。

更严重的现实是,一些上市银行不需要这么多办公楼。“囤积房屋”的目的是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当房价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一定高位时,他们出售自己的办公楼,这成为一种投资行为,并从房屋升值中获得巨大收益。

然而,这部分在出售前购买的房地产大多形成了闲置和固定资产的浪费,加剧了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不平衡状态。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由于购买或建造了太多的办公楼,很容易在房地产购买或处置过程中滋生虚假财务报表和腐败现象。

由于对所购房产或办公楼的折旧缺乏严格的上限标准,各种折旧方法各不相同,一般为2%至7%的折旧和20%的折旧,这使得固定资产的折旧因银行而异;

此外,一些上市银行对固定资产折旧“大惊小怪”,这也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折旧欺诈。特别是一些银行自建房地产项目招标不规范,容易发生隐性利益转移,导致自建房地产贿赂等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的类似问题,往往成为银行业腐败的“高发区”和“重灾区”。

上市银行“囤房”的主要原因是金融部门和上级银行对写字楼缺乏明确的标准,基层银行对写字楼追求“高标准”,上级银行对下级银行的管理视而不见,这使得上市银行“囤房”习以为常。

此外,目前还缺乏对上市银行“囤积居奇”行为的严格监管和约束措施,导致上市银行的购房和建楼行为长期失控。此外,除了“囤积居奇”之外,它还与上市银行的主观利益追求有很大关系。

因此,除了要正确引导当前上市银行的“囤房”行为,转变囤房观念外,还要清理整顿所有上市银行的固定资产。如果上市银行购买或兴建太多物业,动用营运开支,将不会在税前扣除,而会被课以重税,以增加囤积居奇的成本,从而避免上市银行的利润“流失”,鼓励上市银行过度“囤积居奇”。

此外,中央政府应尽快出台上市银行业务用房管理规定,严格审查市场上的购房建房行为,从源头上杜绝上市银行的“囤积居奇”行为。

标题:莫开伟:损公肥私 上市银行涉房固定资产逼近万亿元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