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54字,读完约11分钟

单纯依靠政府财政长期以来无法缓解养老压力,这一事实在世界各国普遍得到了实现。因此,许多国家开始积极探索养老保险的市场化运作,重点是商业养老保险。

作者:傅毅夫,苏宁金融研究所消费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单纯依靠政府财政长期以来无法缓解养老压力,这一事实在世界各国普遍得到了实现。因此,许多国家开始积极探索养老保险的市场化运作,重点是商业养老保险。衰老是一条无人能抗拒的自然法则。总有一天,你和我会变老,我们也将不得不退休养老。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育率的逐年下降,国家的养老压力日益增大,现实越来越不容乐观。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2050年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其中令人印象深刻地提到,到2035年,中国的养老金余额将告罄。一块石头激起了上千层浪,引起了无数网民的热烈讨论,许多人甚至开始担心“无依老人”可能面临的困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为我们的老年提前做计划呢?这应该从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开始。作为一种普遍的追求,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建设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三大支柱”养老制度模式,当时全球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许多主流国家实施的基于现收现付制的养老制度面临着财政收支不可持续、国家财政负担不断加重等问题,老年人的生活面临着巨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世界银行于1994年10月发表了题为《防止老龄化危机——保护老年人和促进增长的政策》的报告,正式提出了“三大支柱”养老金改革模式的建议,其核心是通过多种模式的不同养老金支柱,在单一制度下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相应地,中国逐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然而,中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险)是“一大支柱”,这使得中国人的养老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过于依赖它,从而导致国家承担过多的责任,造成养老缺口的财政负担。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9.42亿,累计基金超过5.4万亿元。“全覆盖、基本保险”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然而,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7年底发布的《2016年中国社会保险年度发展报告》,中国13个省份的养老基金累计余额不足一年,部分地区赤字超过200亿元,给地方财政和民生造成了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公共养老金采用现收现付制,它是由当前的劳动人口通过税收融资支付给当前的退休人口作为养老金,这反映了现代社会资源的代际再分配。生育率的下降和劳动力的减少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人口抚养比的急剧下降——坦率地说,现在两个支付者必须供养两个退休者;到2050年,很有可能一个出资人将供养一名退休人员。这给年轻一代未来的养老金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相比之下,第二和第三支柱的发展显然处于弱势。其中,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有8.7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从业人员近2400万人,积累资金近1.47万亿元。总体而言,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仍然缓慢,不足以满足专业人员多样化的养老金需求。与前两者相比,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更加滞后。不仅产品和服务的供应不足,而且覆盖面也只占很小一部分。目前,很难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应该指出的是,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具备了老龄化社会的特征,即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已经超过7%,而且这一比例还在稳步上升,到2018年将达到11.9%。根据联合国人口计划署的预测,预计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出现“倒V型”逆转。到那时,预测的最低人口将是6.13亿,其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老年人。然而,养老金入不敷出,这确实给中国人留下了一个难题。 如果我们放眼整个世界,没有几个国家的公共养老金入不敷出。 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份题为“我们都将活到100岁:我们如何负担得起”的研究报告指出,到2050年,世界六大养老金储蓄国(美国、英国、日本、荷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面临的养老金缺口高达224万亿美元;包括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超级大国,养老金缺口预计将达到400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前全球经济总量的五倍。这不仅会给后代的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还会使现代国家的养老金制度陷入严重的危机。 当然,许多没有出现在名单上的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比如德国。事实上,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养老保险的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为其公民提供了全面的保护,公共养老保险是大多数退休人员的主要生活来源。如今,德国的老龄化正在加剧。据估计,到2030年,德国的人口规模将从目前的8200万减少到7700万,到2060年进一步减少到6500万;到那时,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超过65岁。到2040年,养老金领取者与养老金领取者的比例将从53%增加到73%。因此,德国的养老金储备开始捉襟见肘。2015年,德国养老金支付出现40亿欧元的赤字,到2018年,赤字将接近80亿欧元。此外,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和柏林自由大学的研究结果,收入最高的20%的人得到40%的养老金,而收入最低的20%的人只得到7%,这就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变相扩大。另一个例子是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源之一是希腊严重的老龄化导致了空.的养老金赤字2010年,希腊的公共养老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6%,2015年,它花费了总预算的22.7%来填补养老金缺口。由于财政支出的快速增长和劳动人口的减少,国民经济的生产力、消费力和发展力都在下降,收入无法弥补支出。最终,政府只能继续借钱来弥补缺口,这最终导致政府债务危机。 话说回来,养老金制度不可避免地会出问题。因为当初设计这个系统的时候,世界上的预期寿命并不高,换句话说,每个老人退休后都可以短期领取养老金,而且当时的老龄化程度也不是很严重,所以没有必要担心短期内养老金的短缺。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预测,2007年后出生的所有儿童都可能活到100岁,而美国和加拿大一半的人口最长可活到104岁,而日本则是107岁。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快速加速也导致了工作人口的减少。工人越来越少,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人类生命周期的延长将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单纯依靠政府财政长期以来无法缓解养老的压力,这一事实已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实现。因此,许多国家开始积极探索养老保险的市场化运作,重点是商业养老保险。为什么它是商业养老保险的第三大支柱? 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宏介绍,“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市场化、低门槛和高度灵活的个人企业养老方式,它可以为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险)填补缺口,缓解基本养老金和财务压力,也可以为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填补不足,使更多的普通人(603883,诊断股)。在中国,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深入,劳动者自身对通过养老保险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近年来出现了灵活就业、灵活就业等新的就业形式,对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仍基于正规就业的框架设计,缺乏对缺乏雇主的灵活就业人员的标准化管理;同时,从缴费水平来看,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缴费全部由个人承担,这对中低收入群体来说确实是一笔小支出。这可能会导致这样一种情况: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不愿意参加保险,而那些愿意参加保险的人却无力支付。如何将更多的人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养老保险体系面临的一个课题。 基于上述背景,现在正是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时候,这至少对养老保险制度有两个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可以使整个制度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第一支柱承受着巨大的养老压力,而空也很有限,而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都很小,尤其是第三支柱的体积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通过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整个养老保险体系将更加立体化、多元化,结构更加均衡,真正形成实质性的“多层次”而非正式的“多层次”,从而有效抵御养老金不足带来的各种风险。第二,你可以积累养老金资产。众所周知,中国的养老资产严重不足。据估计,2015年,中国养老保险体系三大支柱积累的养老资产约为5.758万亿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1%;同期,美国三大支柱积累的养老金资产总额为25.4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2%。相比之下,我国养老资产积累亟待改善,否则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的要求。因此,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增加养老资产,缓解养老压力迫在眉睫。关于如何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第三支柱,总体而言,世界各国仍处于探索阶段,一些领先国家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里,以德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实践为例来说明: 改革前,德国的法定公共养老保险是主体,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是补充。在意识到养老金危机后,2001年,德国在当时的社会民主党和绿党联合政府的推动下,开始了历史上最重要的养老保险改革,使名义上的三支柱体系真正成为现实。 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对企业的直接补贴、税收优惠和税收激励,支持企业建立职业养老金;另一方面,通过颁布《老年财产法》及其修正案,引入了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李斯特计划,符合公认资格的保险公司、银行、基金公司或德国住房互助储蓄和信贷合作社已被纳入李斯特产品的提供范围。通过构建多支柱综合体系,稳定公共养老金缴费率,降低法定养老保险替代率的目的得以实现。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养老问题应该由政府来解决。但真正的尴尬在于此。作为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国,中国在变富之前人口众多,养老的挑战远比其他国家严峻。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人真的不付饭钱,那一定是因为别人付了钱。如果将来有一天,没有人愿意为他付出代价,那又怎么样?与其看电视,不如改变你的想法,依靠你自己。也许面对现实是一个更理性的选择。事实上,个人养老金投资正在迎来新的收益。2018年3月初,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支持公募基金行业为个人投资者养老投资服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政府推进养老改革、完善养老体系的重要一步,同时也开创了公共基金服务个人养老的新时代。在当今社会,储蓄确实不再是战胜通货膨胀、实现财富保值和增值的最佳选择。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从长远来看,为老年人储蓄不如为老年人投资。因此,人们也可以购买商业保险和养老基金来增加他们的财富,为他们的晚年积累筹码。明智的做法是随时采取预防措施并为紧急情况做好准备。

付一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或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突破口

本文由平台/作者授权的金融网站发布。请不要擅自转载。如果你对干货有意见或文章,你愿意为投资者提供最权威和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你是权威专家、金融评论家还是智囊团,我们都欢迎你积极投稿,进入金融网站的著名栏目。
电子邮件地址:mingjia @ jrj,电话号码:010-83363000-3477。期待您的加入!

标题:付一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或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突破口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zx/1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