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60字,读完约5分钟

没有钱很难做事,服务也跟不上

农村集体经济的“空壳”观察(一)

目前,西部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的“空壳”已经成为常态,影响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然而,我国尚未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农村大量的民生需求仍然依赖于弱势的农村集体经济。“没有钱很难做事”的尴尬使得许多村庄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落后的发展状况。

基础设施难以发展,公共服务难以提供

半月一次的记者采访显示,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经营收入或收入较低。这些“空空壳村”仅依靠少量的财政转移支付,这使得基层组织难以运作,更难以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和为农民提供服务。

集体经济组织是“空壳”,这主要体现在发展农村公益基础设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困难上。最近,一位半月刊记者来到重庆涪陵区大溪村,村里几乎每个家庭都去了空.大厦在简陋的村公共服务中心,村委会主任周吴德坦言,在大溪、空新村等贫困村发展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困难。

“只有两个村的集体收入:一个茶厂以每年2000元的租金转让了80亩集体土地;水库的年承包费为1500元。一年3000多元我能做什么?”周说,为了改善村子的面貌,村里从政府那里赢得了这个项目,并为农民建立了一个集中居住区。但是,绿化、公厕、设施等配套建设需要80多万元,政府项目资金补贴近40万元,差距很大。

“除了政府投资资金和搞公共设施如农民新村,你能从哪里筹集到资金?周说,由于资金缺口大,许多配套设施不完善,农民在那里生活不方便,大家都不满意。

为了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近年来不断增加对水利、道路和工业发展的投资。但是,财政投入只能解决项目建设,后续的管理维护和可持续经营也需要依靠村社自筹资金。农村集体经济的“空壳”状态导致农村社区没有钱投资,也没有能力投资,农村惠农项目往往“无人管理”

在重庆市丰都县飞仙洞村,为了解决人们的“饮水困难”,县水利部门专门安装了10多公里的家用水管。然而,由于该村缺乏日常维护资金,仅在几年时间里,一些取水点漏水,被迫放弃,一些管网被堵塞,农民的家园被切断供水。村党支部书记彭瑞华说,有很多项目是为了让农民受益,但村里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管理和保护,项目是“落地的”,让农民受益的时间不会太长。

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村干部出门比排场成糊涂债

“资金需要‘转换’,有时他们需要依靠村干部来提供资金。”

一方面,村社集体经济是“空壳”,无法承担公用事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面对群众改善村庄面貌和服务水平的现实需求,一些村庄不得不处处“改变命运”。

重庆市涪陵区白果村在整个扶贫过程中,修建了8.8公里村道,工程造价130多万元,政府固定投资100万元。还有近30万元的资金缺口,村里负担不起,所以村干部不得不去区民政局寻求财政支持。

乡镇政府也是村社“命运”的重要目标。重庆一个镇的当地干部告诉记者,2014年,该镇整治了160多个池塘和水库,平均每个池塘的财政投资超过5万元,实际工程成本需要每个池塘6万多元。仅这一项,镇财政就将积累超过150万元。该镇基层财力相对雄厚,面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勉强能够支撑,而一些财力薄弱的镇却无能为力。

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村干部出门比排场成糊涂债

没有办法改变命运,所以村干部必须自己掏腰包。白果村党支部书记杨健表示,过去,村社财力非常薄弱,欠了40多万元的建设款。除了扣除政府补贴外,村里的公共服务中心还有10多万元的缺口,所以他不得不以自己的名义向银行借钱进行建设。

管理不善和改革滞后制约了集体资产的发展

目前,无论是基于禀赋还是基于经营状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仍然难以壮大。记者在西部农村采访中发现,近年来,通过开发资源、盘活资产等手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仍然不强,可处置和运营的资产总量不大。

不良的农村管理体制也影响了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和管理的积极性。目前,在大多数行政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职能是由村支部的两个委员会来履行,而不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来履行,村支部委员会和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职能是交叉的。对于两个村支部委员会来说,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区公共管理服务等日常行政事务是复杂的。盘活村集体资产没有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也没有激励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村干部出门比排场成糊涂债

同时,农村集体产权不明晰,使得农村集体资产的处置和管理缺乏政策支持。据统计,重庆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尚未进行产权改革,传统产权主体虚假,产权模糊,集体资产的使用、开发和使用存在制度障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名义上是“人人都有一份”的集体资产,但实际上“人人都没有一份”,这不利于农村集体经济的规范运行。

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村干部出门比排场成糊涂债

(编辑:刘琼)

标题: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村干部出门比排场成糊涂债

地址:http://www.hhhtmd.com/hqcj/5156.html